泰国:自然与文化交融的土地

泰国:自然与文化交融的土地

วันที่นำเข้าข้อมูล 15 ก.พ. 2014

วันที่ปรับปรุงข้อมูล 30 พ.ย. 2022

| 19,706 view

泰国:自然与文化交融的土地

 

泰国位于东南亚地理位置相当优越的地段,土地肥沃,物产丰饶,适宜生存,自古就是著名的商贸中心和鱼米之乡。泰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上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各族人民适应各地自然环境的聪明智慧,形成了泰国从古至今,能够创造出独一无二、灿烂辉煌的文化的关键因素。

自然环境与民族的多样性和谐地融合在名为“泰国”的国度之中,“泰”的含义是“自由”。

 

泰国地理

 

泰国是一个东南亚国家,位于北纬5°37′~ 20°28′,东经97°22′~ 105°37′之间,国土总面积约513,115平方公里,西部与北部地区与缅甸接壤,东北地区与老挝毗邻,东部地区与柬埔寨接壤,南部地区与马来西亚接壤。目前人口约有6300万,曼谷首都是居住人口最多的城市,约有570万人。(资料来源:2007年地方行政厅统计)

 

区域地貌

泰国地理按地形地貌、植被环境等差别,分成6个部分:北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下面是对各个地区的介绍:

 

l       北部地区:

这一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多为纵贯南北的山脉。在群山之中,有许多峡谷和山间平地,蕴藏着丰富的森林和天然矿产资源。北部山地还是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流经峡谷和平底,使得流域内土壤肥沃,适于耕种。

 

l       西部地区:

地形也是以山地为主,是北部山地的延伸。因此,也是丰富的森林资源,另有多条重要河流流经该地区山谷。

 

l       南部地区:

南部狭长的半岛地区,有多条流程较短的河流在此入海,南部地区两侧分别是安达曼海和泰国湾。靠近安达曼海一侧,沿着海岸线分布着一系列小的山脉,还有许多热带小岛,景色怡人,旅游业发达。靠近泰国湾一侧,平原较多,适于经济作物种植,如棕榈树、橡胶树和水果等,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l       东北地区:

该地区地形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岭重重。东北地区有两个较大的盆地,北方的“沙功那空(色军)盆地”和南方的“呵叻盆地”。该地区重要的河流有湄公河、栖河和蒙河。该地区土壤多为砂土质土壤,储水性较差,农业生产只能在靠近河流或可以进行灌溉作业的地区进行。

 

l       中部地区:

该地区大部分都是肥沃的冲积平原地区,许多重要的河流流经这里,使其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农业产区。同时,该地区还是泰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

 

l       东部地区:该地形地貌比较复杂,既有布满适于水果种植的山间平地的山地,又有带有魅力沙滩的滨海平原,近海还分布这大大小小的岛屿,如:象岛、谷岛、西昌岛、兰岛、沙美岛等的风光旖旎风景。

 

泰国重要河流

许多河流都给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带来了富饶和繁荣。河水哺育了两岸各族人民,也孕育了许多远古文明。在泰国,孕育泰国文明的重要河流有:滨河、汪河、荣河、难河、湄南河、栖河、蒙河、达比河、哥洛河、巴萨河、挽巴功河、夜功河、大桂河、小桂河和沓真河。

 

气候

泰国在赤道线附近,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潮湿。北部地区平均气温最低,中部地区平均气温最高。泰国全国除南部地区外,可分为热季、雨季和寒季三个季节,而在南部地区则只有热季和雨季两个季节。

 

自然资源

泰国许多自然资源储量都十分丰富。包括农用耕地、永久性水资源、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森林植被、作为工业生产原材料的矿产资源,以及山林、瀑布、沙滩、海岛、礁岩、珊瑚等旅游资源。

地理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对于各地区泰国人的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助于泰国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关于国名“泰国”

以前泰国国名是“暹罗(Siam)”,尚未发现关于这个称谓来历的明确记载,但是在许多中国古籍中有一些记载,如元代周达观在其所著的《真腊风土记》中曾说,他到了一个叫“暹”的地方,后来在其他中国史籍中称“暹罗国”。

此外,在12世纪(1112-1147)修建的吴哥神庙中也出现类似的称谓,在吴哥神庙的浮雕壁画上刻有古高棉文“这是暹罗”的字样。

1939年6月23日,銮披汶·颂堪元帅执政时期将暹罗改名为“泰国”。此后,泰国就成为新的国名并沿用至今,国民身份和国籍也改用“泰”。

 

泰国国旗

  大城(阿瑜陀耶)皇朝时期首次开始使用国旗,当时与各国进行贸易的暹罗商船用一面红旗作为自己的标志。后来,到了曼谷皇朝一世皇时期,在红旗中央加上了一个白法轮的标志,并将其作为王旗使用。到了曼谷皇朝二世皇时期,又在法轮中间加上一只白象,但到了四世皇蒙固皇帝执政末期,又去掉了红旗上的法轮,只留下白象。

1916年,六世皇瓦栖拉兀皇帝采用了五条红白相间横纹的新的国旗样式,到了1917年,中间的红条被一条蓝色的横条取代,国旗也变成红白蓝三色,称作“三色旗”。其中红色代表“国家”,白色代表“宗教”,蓝色代表“国王”。

 

 

 

历史概述

泰国史前人类活动遗址

在今泰国地区进行的考古活动中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是在泰北地区喃邦府的夜塔(Amphoe Mae Tha)县发现的遗址,距今约有60,000-40,000年的历史。考古证据表明,这些人类过着以狩猎采集为主的移居生活,已有能力加工制造用于打猎的粗糙的打制石器。到约7,000-4,000年前,根据考古材料分析,这些人类已经开始过上半农耕-半狩猎的半定居式生活。在这段时期内,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驯养牲畜,进行农业种植,开始出现陶器和磨制石器,也出现了丧葬和治疗有关的巫术仪式。出土这些考古文物的重要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有:夜丰颂府直辖县的神灵洞(Tham Phi Maen)遗址、乌隆府农限县的班清(Ban Chiang)遗址,孔敬府普央县的侬诺塔(Non Nok Tha)遗址、北碧府直辖县的班高(Ban Kao)遗址等等。

史前人类活动到距今约4,000-3,800年前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人们居住方式和地点逐渐多样。和过去不同,为了寻找自然资源,人们开始迁居到沿海平原、矿产丰富的高地和沼泽低地等之前未曾垦殖的地区。考古材料表明,内陆地区和海外之间的联系变得普遍起来,使用亚宝石(Semi Precious Stone)、青铜和铁制造的手工制品和首饰也陆续出土。

 

泰国重要的史前考古遗址

l       班高遗址

这个史前遗址位于北碧府直辖县,距今约4,000多年历史。从1960年开始,泰国艺术厅考古处与丹麦政府合作,一同挖掘班高遗址,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各种形状的陶器、人类骨骼遗骸等。这是泰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契合考察研究,并为后来泰国史前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l       班清遗址

这是泰国世界致命的史前文化遗址,距今约4,300-1,800年历史。1967年,泰国对班清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但是更大规模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发掘是在1974年,有泰国艺术厅和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共同进行的。这次发掘改变了之前关于稻米种植和青铜冶炼起源于中东地区的看法,使班清遗址真正闻名世界。通过对出土文物进行的分析,这里很可能是稻米种植和青铜冶炼的发源地,之后才开始向其他地区传播。

 

黄金地(素万纳普)和泰国境内的早期国家

史前时代晚期(约2,500-1,500)年前,泰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人类,此时青铜和铁器开始使用,冶炼技术进步,区域间的商品交换也逐渐频繁。区域间和区域内的联系开始普遍,这可能导致了大规模的聚居,在商贸路线上和河谷地区逐渐形成了商业中心。出土的许多公元前500-公元500年的文物都是舶来物品,如铜鼓、罗马油灯、狮形玉石吊坠、软玉圆形耳环(lingling-0)、玻璃念珠(Glass Eyed Beads)等。这些均产自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东南亚地区和地中海地区的国家。

此外,那个时期出现的宗教文学和外国航海家游记,都提到一个叫“素万纳普米”的地方,意为“黄金之地”,中国汉代的古籍称之为“金邻”。因此,许多学者都相信,古籍中记载的“素万纳普米”正是今天的东南亚地区。

随着东南亚和其他地区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分布在泰国各地的较大的聚居地和城市,逐渐形成了早期的国家,有自己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艺术形式。包括过去沿海的佛统、库伯(叻丕)、华富里、丹拨凌加(洛坤)等地,以及哈利奔采(喃邦)、希苔(碧查汶)等内陆城市。

 

泰国早期历史文化

l       堕罗钵底文化(公元6-11世纪)

从先存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如宗教遗址、礼拜塑像、宗教器物已经日常用品等来看,堕罗钵底文化是一种带有鲜明佛教色彩的文化,深受印度文化和艺术,特别是笈多皇朝和后笈多皇朝时期艺术样式的映象,并于本土艺术相结合。

堕罗钵底文化中的城市规划和建造,往往采用圆形和椭圆形,或者与周围地理环境相协调,城市四周都有围墙,并有护城河和土埂环绕,比如佛统府古城、素攀府的乌通城、叻丕府的库伯城、碧差汶府的希苔城、马哈沙拉堪府的那空占婆希城、喃奔府的哈利奔采城,以及北大年府的也兰城等。

 

l       室利佛逝文化(公元8-13世纪)

室利佛逝(三佛齐)是个信仰大乘佛教的国家,它通过逐渐兴起的港口城市,与来自印度、阿拉伯、中国、爪哇以及马来半岛上的商人进行贸易。

室利佛逝的文化艺术也深受印度文化,特别是笈多皇朝和后笈多皇朝时期以及帕拉---塞纳时期艺术样式的影响。带有三佛齐艺术特征的宗教建筑和器物,主要分布在泰南地区万仑(素叻塔尼)府的猜耶县,沿南部半岛,一直到印度尼西亚群岛一带,包括观世音菩萨像、持莲菩萨像、神龙护持佛陀坐像和泥土模压小佛像等。

 

l       华富里文化(公元7-13世纪)

这是泰国一种深受高棉文化影响的文化。它融合了婆罗门教(印度教)和大乘佛教的信仰,主要分布在泰国东北地区南部和泰国东部地区。

古代高棉文化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在公元11-12世纪表现得最为明显。高棉帝国留下了许多高棉式的宗教建筑和器物,如武里喃府的帕弄荣石宫(Prasat Phnom Rung)和勐达石宫(Muaeng Tam)、呵叻府的皮迈石宫(Prasat Phimai)等。到了13世纪,高棉的婆罗门教(印度教)信仰被大乘佛教取代,这也影响到华富里文化,开始出现大乘佛教的宗教建筑,如黎逸府的邦古方塔(Prung Ku)、素林府的达门石宫(Prasat Ta Muan)、北碧府的勐星石宫(Prasat Muaeng Sing)等。

 

13世纪的邦国

l       苏攀普米政权

这个古代政权控制着素攀河谷两岸大片土地,是从堕罗钵底文化中发展而来的。它控制的区域非常适于农业生产,也盛产陶器。素攀政权与中国和泰国湾一带的很多国家都有交往,是重要的商业中心,也是阿瑜陀耶皇朝时期的重要的城市。

 

l       洛坤政权

洛坤政权是由南部地区的商港城市逐渐发展而来,拥有12个附属国,被称为“十二生肖国”,即赛武里、北大年、吉兰丹、彭亨、塞武里、博他仑、董里、春蓬、班太萨摩、萨乌老、德古巴、甲武里。

洛坤政权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泰国接受由锡兰传人的佛教的衷心,同时存在着印度教、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信仰。公元14世纪时,洛坤政权正式并入到中部的阿瑜陀耶皇朝政权中。

 

l       兰那政权

兰那政权是由侬央清盛政权的芒莱王建立的,他陆续吞并了哈利奔采(喃奔府)及其附属国,建立了这个13世纪泰北地区最为强大的政权。

大约公元1296年,兰那政权的统治最为稳固,它接受了来自孟-缅文化的小乘佛教的文化,同时也受到素可泰文化的影响。兰那政权在第洛叻王(1442-1487)统治时期达到全盛,之后便盛极而衰,到16世纪被缅甸吞并,直到曼谷皇朝五世皇朱拉隆功时期才重新成为暹罗的一部分。

 

l       素可泰政权

素可泰政权在荣河流域兴起,由昆帕勐和昆邦刚豪共同建立。素可泰政权维持到公元15世纪被后来星期的阿瑜陀耶吞并。素可泰政权信奉佛教,在素可泰及其属地城邦,如西萨查那莱、甘烹碧、彭世洛等地,有数量众多的佛教建筑和艺术品。此外,素可泰还接受了印度、锡兰、高棉、室利佛逝和兰那等艺术风格的影响。

 

l       阿瑜陀耶政权

阿瑜陀耶政权是在现今泰国中部平原地区逐渐发展起来的,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它处于湄南河、华富里河、巴萨河、诺河等几条重要河流的交汇处,国内交通四通发达,通过水路可以直抵南部半岛地区甚至远航外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使得阿瑜陀耶政权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并稳步发展。阿瑜陀耶的辉煌持续了4个世纪(1350-1767),是当时亚洲地区最富庶和强大的国家之一。

   阿瑜陀耶城的地形特征: 阿瑜陀耶城是一座被多条河流包围的岛屿,这些河流包括湄南河、华富里河、巴萨河和诺河,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保护着城市不受外敌入侵。因为周边平原地区到雨季时经常洪水泛滥,所以入侵的敌军很难在此扎营。此外,阿瑜陀耶所在的三角洲冲积平原,土质肥沃,极其适于农耕。另外,四条河流使得交通四通八达,无论是内陆地区还是南部半岛地区的商品,都能很便捷的运输到这里。这也是使阿瑜陀耶城成为一个商贸和文化交流的中心。中部、北部、东北部、南部地区的人和商品都汇集到这里。除此之外,阿瑜陀耶城距离泰国湾很近,又是对外海上贸易的重要门户。

 

l       吞武里皇朝

1767年阿瑜陀耶城陷落之后,帕耶达信(当时是达府的城主)召集人马成功的复国,赶走了缅甸侵略者,并在吞武里建立了吞武里政权。吞武里当时是重要的农业产区和国际商港,同时也是阿瑜陀耶的前哨城市,它作为都城一直到1782年。

 

l       叻达纳哥信皇朝(曼谷皇朝)

当昭帕耶却克里(通栋)1782年登基成为曼谷皇朝开国皇帝帕普陀耀发朱拉洛之后,便将都城由吞武里迁到湄南河对面的曼谷,称“恭苔玛哈那空”,即“伟大的神都”之意。

曼谷皇朝初期(1782-1851),几任皇帝都想回复阿瑜陀耶皇朝的辉煌,但是西方文化到1851年,曼谷皇朝三世皇末期时已经开始渗透进王国。四世皇蒙固皇帝(1851-1868)和五世皇朱拉隆功(1868-1910)为了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开始积极推行西式教育,向人民介绍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促使国家成为现代化国家。其结果是,泰国成功的摆脱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并未沦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1932年6月24日,泰国由君主专制政体成功转变为君主立宪政体。

朱拉隆功皇帝的外交政策:曼谷皇朝五世皇朱拉隆功统治时期,西方势力开始在整个东南亚地区不断扩张。五世皇陛下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危机,竭尽全力发展国家,希望是国家能够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以对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对王室成员“与人民”进行现代西方科学教育,同时于1897年和1907年出访多个欧洲国家。五世皇的聪明外交措施使泰国成功地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同,并且保持了国家主权独立。

 

泰国的民族

泰国位于东南亚大陆的中心地区,生态环境多样,物产资源丰富,从远古时期就吸引人们来此居住和生活。

尽管在这块土地上居住的人们语言各异,族属不同,但是在社会文化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就是现在泰国人的祖先。

如果按照使用语言的语系划分,泰国60多个不同的语系,可以归类为5组: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侗台语系(Tai-Kadai)、汉藏语系(Sino-Tibtan)、南岛语系(Austronesian)或马来-波里尼西亚语系(Malayo-Polynrsian)、苗瑶语系(Hmong-Mien)。

1.      南亚语系:包括孟高棉语族、如归族(穗族)、克木族(佧)、卡包族、高棉族、乔本族、松族、沙盖族、瑟芒族、洛瓦族(延族)、布朗族、孟族、马拉巴栗族(皮东冷族)、拉瓦族、栗族等。

2.      侗台语系:这个语系的民族在泰国人数最多,占到总人口的94%左右,包括大泰族(掸族、尧族)、泐泰族、艮泰族、雍泰族、阮泰族、黑泰族(老松族)、泰族、布泰族、哟族、容族、盘族、老族、老哀族、石家族、老亢族等。

3.      汉藏语系民族:大部分居住在北部和西部地区,包括贺人(通过云南陆路移居的华人)、克伦族、傈僳族、拉祜族、阿卡族。

4.      南岛语系民族: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如莫肯族。

5.      苗瑶语系:大部分居住在北部地区,如苗族、瑶族。

文件

articles-20140215-163553-903712.pdf